Home
Abstract
My Abstract(s)
Login
ePosters
智慧醫療衍生的醫療糾紛—人工智慧誤診怎麼辦?該如何看待與應對?
17 Aug 2025
11:10
11:50
Kai-Hsin Chang
Taiwan
Speaker
智慧醫療衍生的醫療糾紛—人工智慧誤診怎麼辦?該如何看待與應對?
本研究報告深入分析了人工智慧(AI)在醫療診斷中潛在的誤診與誤判問題,並從技術成因、臨床影響、法律責任歸屬及監管應對等多面向進行了探討。 本報告發現,AI誤診的根源在於其「黑箱」特性、訓練數據的偏差與不足,以及模型可能隨時間發生的性能退化。在臨床實踐中,儘管AI被定位為輔助工具,但其介入對醫師的判斷力帶來了新的挑戰,並持續重塑醫療照護的標準。現行侵權法原則(如醫療過失、轉承責任、產品責任)在AI情境下適用困難,尤其在因果關係證明以及AI軟體「產品」與「服務」的法律界定上存在模糊性。 為應對這些挑戰,本文擬提出下列建議: 1. 增強技術穩健性與數據品質:強調使用多樣化、高品質的「黃金標準」數據集,並實施持續監測與反饋循環,同時優先發展可解釋AI(XAI)技術,以提升模型透明度和可理解性。 2. 強化人類監督與培訓:明確AI應作為輔助工具,並強制對醫療專業人員進行全面的AI應用培訓,建立清晰的內部治理政策與跨學科AI委員會,並實施健全的文檔記錄實踐。 3. 發展健全的法律與監管框架:比較美國FDA與歐盟《AI法案》等不同監管模式,指出歐盟採取更為全面的立法途徑,將醫療AI歸類為「高風險」系統,並透過產品責任指令(PLD)與AI責任指令(AILD)減輕受害者舉證責任。報告建議立法應明確各方責任,並參考國際經驗平衡創新與安全。 4. 推動保險解決方案的演進:分析現有醫療專業責任保險(MPLI)在AI時代面臨的覆蓋範圍空白與除外條款問題,建議保險業應開發AI特定保險產品,並調整承保趨勢以適應AI整合帶來的風險變化。 本研究強調,醫療AI的負責任部署需透過技術、培訓、法規和保險等多層次、協同一致的策略,方能平衡創新潛力與患者安全,確保AI真正為人類健康福祉服務。
Add to My Schedule
.